截止到发稿前,全球188个国家超37万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,不客气地说,一场新的“疫情世界大战”正在打响,全球经济萎缩,美国经历第N次熔断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计划总投入50万亿元推动“新基建”的建设,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中国GDP总量的一半,势必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。
那么“新基建”究竟是什么?机遇会在哪里?
如果把时间调回到100年前,我们会发现,历史总有相似之处。在二战爆发之前,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,当时只有两个国家在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。
时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黄立茀
苏联在国家建设之初就意识到了电气化、摩托化和无线电技术的意义所在,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和电气化,到1927年,苏联铁路运营已长达7.5万公里,全国的电网、电话和点报网等基础建设也铺设开来。1929年的高尔基汽车厂,在战时能迅速转型生产武器。
尽管苏联当时的政策性失误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,但**的铁路和较为强大的工业能力在战争后期优势凸现,重型坦克和火炮补充前线,无线电和电话,帮助苏军部署战术,纳粹德国只能一溃千里。
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
而美国,刚刚经历大萧条,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的银行、工业和农业。新政包括整顿银行与金融系统,通过《工业复兴法》整顿行业与市场,并且大力兴建公共工程,不仅刺激了消费和生产,还缓解了社会危机和矛盾。
二战中的美军吉普
爱看好莱坞电影的朋友都知道,在二战之前美国家庭就基本实现了汽车和电话的自由,也因此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,美国的生产能力被唤醒,全国上下齐心,在几年之内就把法西斯打趴。二战不仅没有对美国造成破坏,还加速了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增长。
国家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而这次疫情之后的“新基建”,包含5G基站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与城内轨道、新能源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等,与一百年前的交通、通讯和制造类似,但是有着更高、更快、更强、更智能的属性。其实新基建的作用在疫情爆发之初便已在我们身边起效。
浙江省疾控处在二月就与阿里云达摩院合作,首先在疫情前线投放AI机器人,它们负责进入污染区给病人送药送餐,它们只需要消毒和充电就能不知疲倦地使用。
其次AI检验技术的应用,医生需要定期给病人做病毒DNA分析,AI技术能将检验分析时间从原本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。
然后AI影像技术,它能对 CT与核磁的影像结果进行分析,在疫情中它分析了三万个临床病例,这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,关键还提高了准确率。这些技术今后将进一步的应用。
在疫情后期,手机健康码的应用提升了人们复产复工和防控的效率。
各大外卖平台让人们在家也不降低生活质量,各大视频网站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,让正能量得以传递,直播软件**了学生们停课不停学,钉钉等软件开启了“云办公”的新模式,这些之前从未有过的生活模式或许今后还将延续。
而这一切,我们不能忘了,都是建立在中国强大的“新基建”基础上。
文章来源:百度新闻网 侵权即删 本文小编:河南聚苯板